全文 | 国务院新闻办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2)
路透社记者: 工信部认为中国科技公司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做得如何?工信部在加强数据隐私和保护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比如中国将如何确保应用程序不再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谢谢。 肖亚庆: 感谢你的提问。首先,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觉得就2020年来讲,在历史上可能是保护得最好的一年,因为我们是不断进步的过程。第二,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由于改革开放,由于我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由于我们鼓励创新,使得我们在个人信息服务应用上丰富多彩,群众生活各方面得到了很多便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监管在发展过程中,对个人信息应用的技术还有不少需要迅速提高、迅速加强的地方。比如说刚才讲的个人信息,就拿大家都用的手机来看,手机APP的数量是非常大的,据不完全统计,有的说超过了350万,有的说保守估计也有250万以上,所以一个人的手机上,像那位记者拿的手机,里面有200多万个APP,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怎么样把这个监管好,我们这些年也根据发展和安全要求加大了整治力度。大家也注意到,去年来工信部对APP开展了专项整治,我们也和其他部门一起,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比如说大家反映手机上的麦克风、手机里的通信地址等进行了专项整治。整治总体来讲,效果还是明显的。随着今年要求进一步提升,我们还要延续这样的整治,把大家反映的重点领域,按照最小可用的原则来处理个人信息使用问题。 在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对这些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坚决下架。同时,作为监管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技术装备能力,首先要能检测出这些信息保护的漏洞,使群众在这方面放心使用。再比如说,在APP中大家不喜欢的广告里面,找那个“×”非常难找。所以信息骚扰可以拦截,如果不乐意看这个广告,应该非常明显可以关掉。还有,本来想打开路透社的页面,它把其他广告显示在你页面之前,诸有此类问题,群众反映还是很多。所以我想,中国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态度是坚决的,法律是不断完善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要把行动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大家不断有获得感。 我也公布一个电话,12321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平台,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举报,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谢谢。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工信部1月份发布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请问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时候制定这部条例?是否为了对抗美国?另外,日本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方会不会减少出口量?对此贵部有什么回应?谢谢。 肖亚庆: 感谢你的提问。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大家都知道,稀土是战略性资源。发布这个条例,主要是根据稀土长期发展的战略和市场需求,以及我们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一些规范。这个规范的目的,就是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当然政府在维持市场秩序中也要发挥好作用,该放的放,该管的要管住。中国是稀土大国,资源量最多,出口的也最多。有的国家说我们限制出口,你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中国来的。首先,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我们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就是因为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了。第二,有机会可以看一看我们稀土生产企业,确实有不少环保问题,当地群众反映非常强烈。因为稀土市场好,就使劲地采、使劲地挖、使劲地炼,环境保护方面有很多反映。第三,稀土为什么叫稀土?是因为它是稀有的资源。现在无序的开采造成资源的浪费,有的只采最富裕的那块,中国话叫“挖白菜心”,把最好的采走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很差,从长期来看,用几年没有了,资源综合利用也会有问题。第四,稀土发展低水平重复非常多,而高水平的稀土产品确实还比较少,这样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所以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的企业学习,日本的很多企业在稀土的高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关键是要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刚才讲了产业链的国际分工,经济的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产品各方面的需求,我觉得这方面主要是针对我们当前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进一步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们看到发布的内容写,2020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1.31万亿元人民币,当前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问工信部对今年工业经济走势有怎样的研判?并且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稳定发展? 肖亚庆: 谢谢你的问题,我想请田玉龙总工程师回答你的问题。 田玉龙: 谢谢你的提问。2020年以来,面对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这是举世瞩目的。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并成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完善的制造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的有力支撑下,2021年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总体向好。今年工业发展当然也面临着挑战,全球疫情走势、经济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断供、断链风险,对工业经济带来一些不确定影响。 另外,目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们一些行业企业还处于恢复期,仍存在一些经营的困难和压力。但这些我认为是在不断恢复过程中。总的来看,经过这次抗疫大考,体现出我国在经济恢复中的优势,一方面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外,非常重要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不仅是对今年工作的谋篇布局,也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有了总体的布局,这为我们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牵引和引导。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的经济工作作了明确部署,马上召开的两会也要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信部要履行职责,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好。主要有这么几项措施。 一是要加强基础和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刚才肖部长谈到,我们要把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再造作为重点来抓。 二是要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产业链是整个中国工业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通过强链、补链,使我们的产业链进一步升级。 三是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融合发展。特别是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大家都看到,我们5G的网络建设成绩非常骄人,后续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6G布局,推动网络优化升级,确保网络安全。 五是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和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六是坚定改革开放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对产业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七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方面承担着主要职责,我们在去年重点保供防疫物资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加强新冠疫苗生产保供工作。 最后,今年的重要任务是要编制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十四五”规划,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布局,抓紧制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规划,通过规划高水平引领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纽约时报记者: 在未来五年,中国寻求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如何评估?将会制定怎样的标准?是否会基于市场占比或者贸易平衡等指标?谢谢。 肖亚庆: 感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比较宽泛,我想从工业和信息化的角度来尝试回答你的问题。我们讲科技自立自强,首先,是根据中国工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确定的目标。比如说在工业信息化发展中,中国有最大的市场需求,我国这么多年来成为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进口产品不断增长。我前几天看了一个数字,中国进口第一架波音飞机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我们进口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当时订了10架,第100架飞机进入中国大概是1986年,2013年我们进口1000架波音飞机。所以我们的需求很大。自立自强就是说,很多东西自己也要生产,自己要掌握这个技术,要有这个能力。 第二,人民群众对工业和信息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越来越高,本身就催生了我们的发展。比如说刚才讲的5G技术、高铁技术、日用化工品、黑白家电等,都是在人民需求过程中不断增长的,也是自立自强的过程。 第三,我们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未来的向往靠买是买不来的,没人能供给得了我们,群众的需要很多要自己生产。这个自立自强的过程是满足自己的过程,我个人体会,实际也是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如果我们都买世界上的某一种产品,我相信谁也供应不起,所以我们自立自强的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第四,科学技术是没有边界的,是全球的、是人类的共同智慧,所以中国的自立自强,一定会对世界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像5G发展方兴未艾,去年超过71.8万个基站已经建成,未来的“十四五”可以预计还会有一个非常系统完整的网络要建成。我们也在谋划6G发展,未来通信技术是什么,未来的通讯技术是什么样子,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也在谋划。这个谋划过程一定是知识聚集、人才聚集和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开放的、合作的,应该跟全球一起,把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所以自立自强的目的不是为我们自己,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努力和实践,自立自强的过程是一个为全球提供知识和正能量的过程,自立自强的结果一定是服务于全人类的。 这对工业和信息化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一项一项地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也要加强开放合作,希望与包括美国、欧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合作,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5G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5G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在“十四五”期间,工信部推动5G的发展还有哪些重点的举措?谢谢。 肖亚庆: 谢谢你的问题。5G网络建设,中国是布局比较早的,无论是基站的总量、网络的质量以及通信装备的制造水平,可以说全球领先,包括华为、中兴等好多企业和诺基亚、爱立信等世界上著名企业的合作发展,这些企业都是世界领先的。 从国内看,刚才介绍了我们建设了超过71.8万个5G基站,5G的投资也超过了几千亿,现在已经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独立组网模式规模部署,我们充分发挥网络切片等技术优势提供大宽带、低延时等方面的服务。用户规模也快速攀升,现在的统计每天都在变化,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2亿,可能是世界第一的。5G服务满意度,从发展的同期来看,比4G水平要高。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4G用户高出约50%,这个大家慢慢体会,现在单价也降到了每GB4.4元。这两年下降了46%,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去年手机终端出货量达到1.63亿部,上市的新机型款式218种,量很大。创新应用日益丰富,在消费领域,5G+超高清、5G+AR/VR等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像游戏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领域都在探索和实践。教育、医疗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供服务。去年疫情防控,我们的家庭教育、智慧医疗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我们这两年“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有很多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我建议你有时间可以看看上海的商飞,它的5G应用场景非常震撼;山西的阳泉煤矿,地下管理生产效率、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湖南三一重工,还有厦门港,都有很多好的5G实际应用场景,“5G翅膀”使得这些领域在腾飞。 下一步,一是在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我国5G技术的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像华为,还有一大批先进企业,大的公司。二是深化融合应用,推动各行业技术创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些企业都是很好的。三是扩大开放合作。5G的发展包括研发、建设、应用都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新的发展过程中要营造全球协作的产业生态,营造更加安全、更加开放、更加互信的发展环境,5G的创新发展成果要让全球都感受得到。当然我刚才讲了6G,目前是属于探索阶段,我们也在和国际互动,推动共同的标准、远景的需求、技术的成熟等,我们需要和全球各国业界朋友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共同促进新的发展。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近日,工信部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请问这些先导区将有哪些支持?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对于先导区的建设发展有什么样的计划考虑?谢谢。 田玉龙: 谢谢你的提问。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建设先导区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9年,工信部批复创建了上海、深圳、济南-青岛三个先导示范区。主要目的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环境、数据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蹚出一些路子,摸出一些经验。这次又批了五个城市,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成都。这些先导区加起来总共8个,覆盖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先导区主要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包括示范性工作,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主要通过探索、创新和示范方面进一步推广。 一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我们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市场环境优化、人才队伍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能够导出一些成功经验,摸索一些成功模式。 二是强化应用牵引,加快落地应用。落地应用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因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大市场、大应用,这些优势如何把它激发出来?通过政府、企业和业界的合作联合,共同促进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方面先期落地,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新动能。 三是坚持特色开发,因地制宜发展智能经济。因为智能经济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领域,这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是因行业、因地区、因领域的特色融合发展,所以在这方面,不同的地方先导区也摸出了一些模式,比如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山东的人工智能加智能制造,深圳的智能算力平台等,都已经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行业推广。 总体来看,先导区是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不断融合发展。我们把创新改革政策扶持作为政府的重点,推动落地应用和业态融合,尽可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从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定能够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安全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疫情之下,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工信部都做了哪些工作?此外,“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今年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从而推动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谢谢。 肖亚庆: 谢谢你的问题。正如你刚才讲的,中小企业是我们国家数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我们现在市场主体据公布有1.3亿,其中8000多万是个体工商户,企业数是4000多万,在4000多万企业数当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在保市场、保就业当中是最大的主力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包括去年防疫期间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各方面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措施,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去年工信部和其他部门一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简要地讲是“三道减法”、“三道加法”。 “三道减法”就是做好税费、拖欠、融资成本减法。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5万亿元,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支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账款,没有分歧的账款超过了1610亿元,都已经全部清零。金融机构、金融企业非常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去年发放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08%,比去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 “三道加法”,做好服务、数字化、融资规模加法。各地去年举办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活动达到了9万多场次,服务670多万次,服务的企业达到了5000多万个次,同时还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制造业双创活动,到去年培育的小巨人企业是1832家,带动了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万多家。金融机构支持的小微贷款余额超过了15万亿元,同比增30.3%,增幅是非常大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这些中小企业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更需要中小企业所在地的各个地方政府出台更精准的支持政策来扶持他们的发展。 从工信部的角度,我们想主要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的“321”。所谓的“3”就是围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重要领域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快“十四五”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同时引导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2”是聚焦融资、权益保护这两个重点,追求实效,把这两个重点落实,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深化产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我们看到去年各个银行、金融机构做了很多努力,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 “1”是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化水平这一目标,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的发源地。实际上我们过去的创新,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小企业,所以我们要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力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1800多户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通过3—5年时间培育1万多家这样的企业,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家和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刚才肖部长对芯片、新能源汽车等各个产业作出了回应,我们也非常关注钢铁产业的发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上指出,今年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请问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业内预计今年粗钢需求超11亿吨,一方面我们要压缩粗钢的产量,一方面需求又在增长,请问其间是否存在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谢谢。 肖亚庆: 谢谢你的提问,你问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当前都比较关心的。首先讲,2016年以来“三去一降一补”的战略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特别是中国压缩钢铁产量产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压缩了1.7亿钢铁产能,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庄重宣布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抓好贯彻落实的,钢铁行业应该率先努力。 钢铁的产能需求旺盛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快速复苏、复工复产和各方面建设的需求,对包括钢铁在内的大宗原辅材料有非常大的需求。也要看到全球去年经济衰退以后,经济今年有可能有一些好的消息,所以预期在提升,对这些需求进一步扩大。 第二,实际钢铁人均使用量和经济总量来比,是在一个发展过程中。比如说建筑还是以水泥、石料为主,以砖瓦为主,钢材用量并不是特别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再有,我们使用交通运输工具,百人拥有的汽车量和人均1万美元这样的总量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第三,钢铁产量主要从节能减排方面看,冶炼能力要大幅压缩,当然压缩多少、量多少,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再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标准,提高产品的性能,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用钢量进一步降低,比如强度、韧性,钢的品种、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减量过程中,更寻求集约式发展,钢铁总量这些年如果没有控制,可能比现在还要高。现在的分散度还是比较高,原料、能源对外的依存度仍然特别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最后,还有一个重点任务是节能减排,现在吨钢二氧化碳单位排放量在不断下降,但总量依然是比较大的,吨钢耗煤总量有所下降,世界平均是575kg标准煤,我们是545kg,但因为我们体量大,这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我们一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钢铁行业一个重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实做好。 谢谢。 寿小丽: 谢谢肖亚庆部长,谢谢田玉龙总工程师,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
全球及中国生物质绿色甲醇市场研究报告,对2024-2025年绿醇行业调查分析研究,包括行业政策... 详细
|
中国双碳双控市场机会研究报告,通过碳减排路径分析及碳排放来源,对双碳双控政策、行业... 详细
|
丁二酸行业全产业链分析报告,涵盖顺酐、丁二酸、PBS、BDO、可降解塑料领域市场前景,2023... 详细
|
环保咨询研究报告洞察环保产业外部环境分析,全球环保行业发展及市场趋势研究,评估目标... 详细
|
- [展会论坛] 更新 | 中国家电、智能家居制造业供应链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江苏国际泵阀管道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长三角国际化工产业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广州国际个护美健电器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广州国际个人护理用品博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广州国际卫生护理⽤品展览会(PCE卫生护理用品展)
- [展会论坛] FLE 2025第十届广州国际冷链产业博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广州国际智能机器人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第二届中国(宁波)化工安全与应急装备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第二届中国(宁波)化学品包装及储运展览会
- [展会论坛] 2025第二届(宁波)国际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
- [贸易大数据] 俄罗斯锡膏行业进口市场分析报告(2024)
- [行业监测] GEP Research生物质绿色甲醇市场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双碳双控市场机会研究报告(2024年)
|
|
|
|
|
|
|
|
|
|
|
|
|
|